廖正軍2008年從揚州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在上海工作,年薪過十萬。搞藝術的怎么養起火雞了呢?
大三暑假,廖正軍曾見家里養火雞,而后在上海超市他發現,火雞售價不菲,一了解批發價,一對比家鄉養殖成本,他動心了。
攢著掙下的4000元錢,當年底他便回鄉創業。租幾間房,買回300只火雞苗??绅B著養著發現,公火雞母火雞竟一般大,光吃不長。多方請教才鬧清,國內火雞苗都近親繁殖,想養好得從國外買種蛋,而價格貴20倍。好多次兜里連10塊錢都掏不出的廖正軍一咬牙,把第一批火雞低價賣了兩萬元,買回100只外國種蛋。
這一步踏準了。別看種蛋少,繁殖力強,一年存欄就達2000多只,個頭也長到20多斤。他又七拼八湊1萬元上網推銷。村里人看呆了,全國各地的客戶竟會跑到他們這個鄉旮旯來看貨。機會隨之降臨。
“一個福建大客戶打來電話,我想幾千只他不會感興趣,就說一年三五萬只不成問題。他說好,有這個量立馬簽合同。”廖正軍坦言,是互聯網幫了他,從網上他掌握了很多外省養殖戶的信息。同時,在縣、鄉政府支持下,成立養殖合作社,請專家培訓,用遠程教育多媒體軟件在線講解……線上組織貨源,線下做大合作社,最終順利完成了這個大單。
鹽城有個“火雞王”!廖正軍聲名鵲起。合作者越來越多,女友也辭職嫁給他一起創業。貸款100萬元流轉1000畝地,養殖場升級為生態農莊,并向深加工延伸。
大學生創業的創新氣質在這里畢顯:火雞糞是牧草肥料和魚塘飼料,或沼氣發電給火雞苗加溫,循環利用;火雞羽毛原本毫無價值,廖正軍的藝術專長用上了——開發成羽毛畫、羽毛繡,群眾致富又添新門路;火雞養殖還拿回兩項國家專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