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豬肉價格是越來越高,因此很多人開始吃雞鴨肉了,同樣養殖雞鴨的人也在增加。養蛋雞的朋友估計都知道在飼養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那引起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有何預防措施?想了解的朋友趕緊看下文吧!
一、引起蛋雞應激的因素:
1、低溫應激:冬季雞的體感溫度低于4℃以下時,將會對雞群產生低溫應激。
2、免疫應激:進行雞群免疫時的抓雞、注射等行為,均會對雞群產生免疫的物理應激,疫苗產生抗體的過程為生理應激。
3、轉群應激:育雛舍轉入育成舍,或自育成舍轉入蛋雞舍過程中,其抓雞和運輸過程均會對雞群產生轉群應激。
4、高溫應激:夏季雞的體感溫度超過27℃以上時,將會對雞群產生高溫應激。
5、斷喙應激:無論是烙鐵的斷喙方式或紅外線斷喙方式,均會不同程度的影響雞群采食,對雞群帶來斷喙應激。
6、換料應激:雞群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不同,生產管理過程中需適時進行換料。但因不同料號中營養物質成分的差異和口味的差別較大,對雞群帶來不同程度的換料應激。
7、產蛋應激:雞群開產時,其自身的產蛋行為對機體產生較大影響,可帶來不同程度的產蛋應激。
8、斷水、斷電應激:突然的斷水和斷電現象的發生,打破了雞群日常形成的飲水、采食和生長規律,對雞群帶來斷水和斷電應激。除上述8項常見應激外,同樣將會對蛋雞帶來應激的因素還包括冬季門縫或墻縫吹進的賊風應激、高密度飼養應激、舍內有害氣體超標應激等等。
二、蛋雞應激的預防措施:
1、創造適宜的雞舍環境
創造良好的雞舍內環境,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溫與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舍內溫度控制在15~28℃范圍內;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舍內空氣流通;保證每天清糞兩次以上,防止有害氣體超標;保持舍內安靜,防止出現突發性的噪聲和恐嚇;保持合適的飼養密度,籠養母雞占籠底面積不少500cm2/只。
2、科學飼養,加強管理
根據雞群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制定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滿足雞只營養需要,嚴禁出現發霉、變質的飼料;飼養人員應固定,定時、定量飼喂,飲水供應充足,場區配備發電設備;實施正確的光照制度,育成雞實行8小時光照時長,產蛋雞實行16小時光照時長,光照強度以20lux為宜;抓雞、斷喙、防疫、轉群等工作要盡量在晚上進行,并做到輕抓輕放。
3、做好疫病防治
保持雞舍衛生清潔,定期進行消毒;嚴格執行免疫程序,定期進行免疫預防,防止疫病發生;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蛋雞飼養結束后雞舍應空舍一段時間,嚴格進行消毒后再進新雛;禁止外界人員和其他物品進入雞場,徹底消滅昆蟲,防止病源傳播。
4、飼喂抗應激產品
日糧中添加速補21,能夠有效補充各種維生素,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各種應激(如天氣突變、嚴寒酷暑、轉群、斷喙、疫苗接種、藥物注射、長途運輸、晝夜溫差等)。
在上文,小編給大家詳細講到了引起蛋雞應激的幾大因素,并且還介紹了一些預防措施,如果大家養殖蛋雞的話,可以借鑒下哦,希望本文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