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村養豬多被飼養在豬舍中,這就要求豬舍要有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以滿足豬群對于環境的需求。通常豬舍環境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及密度等因素,都會單獨或共同影響豬群的生產性能和生長發育。而養殖戶要想提高養殖收益,這些影響因素都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標準進行建設,以實現利潤增產。
豬舍環境對豬的影響
1、溫度
豬屬于恒溫動物,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才能有效提高養殖效益。溫度較低的話,那么豬每日的增重會有明顯下降,飼料成本則會因此提高,尤其是對于初生仔豬而言,仔豬的抗冷能力是比較差的,容易被凍死。當然溫度也不能過高,會導致公母豬的繁殖能力都會下降。
2、濕度
濕度對豬的生長也是非常重要的。濕度大,豬的抗病力減弱,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長,豬只易患疥癬、濕疹和呼吸道疾病。而且高濕度的環境還會導致飼料發霉,對于豬只的健康影響十分不利。
3、光照
一個適宜的光照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強豬只的生長能力。但光照不宜過強,光照過強的話,對豬體是會造成較大傷害的。容易出現日射病、光敏性皮炎等。
4、密度
密度控制對豬來說也是直接影響其生長的關鍵因素。如果養殖過密的話,那么會導致豬舍內空氣質量下降,影響豬的生長,降低生長速度。而養殖密度過小的話,則會導致豬舍空間浪費,豬體熱量散發過快,從而影響豬體的增重。
豬舍環境的控制要點
1、溫度
豬的飼養適宜溫度范圍,取決于豬的品種、年齡、生理階段、飼養條件等多種因素。如初生仔豬一周內溫度應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保育豬舍溫度控制在22℃- 27℃,肥育豬舍溫度保持在17℃-20℃、產房的溫度不能超過25℃。
2、濕度
豬舍濕度應控制在65-75%的范圍內為宜。濕度大時可在走道撒石灰,欄舍撒米糠、木屑等來吸濕;禁止沖欄,豬舍衛生要做到勤鏟勤掃。
3、光照
要控制好光照時間及強度,根據豬舍面積設計合適的豬舍窗戶,也可在豬舍周圍種植一些植株用于遮擋光照,如果自然光照不足的話,那么要及時人工補光。
4、密度
體重15-30㎏0.8-1.0 ㎡/頭;體重30-60㎏1.0-1.5 ㎡/頭;體重60-100㎏1.5-2.0㎡/頭。飼養密度還需要根據舍內溫度適當調整,寒冷時密度稍大些,高溫時密度稍小一些。
總的來說,豬舍環境的影響因素多而雜,甚至還包含許多化學因素在里面,因此豬舍環境的控制并非那么簡單,首先在建造豬舍的時候就得考慮這些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