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戶都希望母豬能產出健康的豬仔來,這樣后期也會更好養殖些,出生后不久的豬仔往往比較脆弱,需要更加得到重視,那么豬仔如何管理好呢?一般來說下文的三個方面工作要做好!
豬仔出生后需管理好的三個方面:
一、斷牙
仔豬出生時有八顆鋒利的稚齒,需要剪掉。這些稚齒非常鋒利,可劃破母豬的乳房,咬斗時還會互相劃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母豬殘食仔豬的問題可能就和仔豬的稚齒有關。一般在仔豬出生后1天內剪掉部分牙齒。剪牙時,應根據牙齒的部位和使用工具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為了防止牙髓腔內的血管和神經暴露以及感染,最好的辦法是僅剪掉的牙齒尖銳的部分而不是將整個牙齒拔掉。由于仔豬在出生后72h內會尋找合適的乳頭,建立哺乳順序,一旦超出了這個時間才進行剪牙,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仔豬斷齒不會影響體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或乳酸的水平。
二、斷尾
為了避免小豬相互咬尾,規模豬場通常會進行斷尾,應該在7日齡之前進行斷尾,最佳時機在1—2日齡。尾部殘端的長度取決于豬場的標準操作程序,通常情況下,尾部殘端的長度至少為2cm,使尾部殘端能遮蓋母豬的陰戶。
斷尾應在清潔的環境中進行,可通過牙剪、剪鉗、剪刀、手術刀刀片和電氣燒灼鐵完成。斷尾之前最好不用殺菌劑或其它藥膏,為預防細菌感染,可于斷尾之后在尾根傷口處蘸上消毒劑。
三、去勢
去勢是養豬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去勢不僅使豬性情變得溫順,減少打斗,從而提高豬的生長速度,而且能改善肉的品質,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去勢手術對于仔豬有很大的應激。因此,去勢一定采取合理的操作的方式。
1、去勢時間:在仔豬7-10日齡。10日齡左右去勢,仔豬尚還處在母源抗體保護范圍之內,且去勢手術易于操作,應激反應較小,出血少,傷口恢復較快。
2、去勢仔豬須健康、體質良好。瘦弱、生病包括咳嗽、氣喘、腹瀉等須康復后一段時間再行去勢手術。
3、去勢手術宜在晴朗暖和天氣進行。避免在刮風陰天下雨多濕天氣進行。
4、去勢時,不宜同時進行斷奶、免疫。本來去勢就易產生很強的應激,應激是疾病發生的導火線,如再打疫苗,等于雪上加霜。宜錯開一段時間進行。
5、疫病流行期不宜去勢。避免周圍病原通過傷口侵入豬體中。
6、公仔豬手術切口盡量處于陰囊下部,這樣血液和腹水不能滯留,不易感染發炎,切口容易愈合。
7、防感染嚴消毒重觀察。去勢的前1天,用如金除臭消毒劑對豬舍進行消毒,可以抑制圈舍中有害菌群的生長繁殖,減少病原微生物與刀口接觸的機會。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豬仔出生后一般需要做好上文三個方面的管理,尤其是斷牙跟斷尾,不然會很影響它們的成長,養豬戶們都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