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牡蠣收割機開到了海上,你敢相信嗎?
如今,采收牡蠣就像收割小麥、玉米一樣輕松簡單。
這就是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裝備——延繩吊養牡蠣機械化采收設備

牡蠣是我國第一大養殖貝類,在我國沿海地區養殖規模巨大,2019年,牡蠣養殖產量達522萬噸,約占貝類總產量的1/3,是我國最主要的經濟貝類之一。牡蠣家族龐大,品種眾多,我們常吃的生蠔就是其中之一。


牡蠣,逃跑了?
把牡蠣養在繩子上,是現今比較常見也是主要的養殖方式之一,通常把它稱為牡蠣延繩式養殖。從米粒般大小的小牡蠣到鮮美的大牡蠣,需要辛勤養育2—3年的時間。在收獲時節,工人們通過人力,把掛在一根根養殖繩上的牡蠣從海里提上來,再運到岸邊,將繩子上的牡蠣從繩子上面拽下來,分揀、清洗,通常需要30個人合力才能完成。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牡蠣掉落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牡蠣規?;B殖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能與之相配套的落后采收方式嚴重制約著牡蠣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裝備化、機械化的采收設備打破牡蠣養殖的瓶頸,實現牡蠣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將牡蠣運到陸地

清洗牡蠣

人工分揀
牡蠣收割機來了!
2019年,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與山東省榮成市榮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支持下成功研制出延繩吊養牡蠣機械化采收設備。通過對牡蠣養殖特點以及采收工藝研究,突破升降式梗繩牽引、浮漂與苗繩分離、一體式導向旋切等關鍵技術,通過功能模塊化設計,成功研發了動力供應與控制、主繩牽引、水下提升等模塊,創制了牡蠣機械化采收設備。

一體式導向旋切將牡蠣從繩子上剝離


清洗環節


清洗干凈的牡蠣
延繩吊養牡蠣機械化采收設備在海上就可以完成收割、清洗等一體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收獲的損失率,顯著提高了牡蠣收獲效率。原來需要30個人力完成的牡蠣采收流程,現在機械化操作只需要2個人就可以完成,作業速度8-10米/分鐘,產能6-8噸/小時,同單位收獲量節省人工90%,采收效率提高6-10倍,采收率提高到99%
延繩吊養牡蠣機械化采收設備為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牡蠣采收裝備的空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實現漁民增產增收。同時,該設備的研制成功也推動了我國牡蠣養殖裝備發展進步,促進我國牡蠣產業的健康發展,成果技術及相關模塊化設備可拓展應用于扇貝、鮑魚等其他吊養貝類的機械化采收,具有良好的推廣和應用前景。